ID: 22429482

1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4745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谢,中书,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 山水留痕,翰墨情深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山水小品文,全文仅用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本文的亮点首先表现在优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灵魂,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主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此外,本篇语言极富特色,以四言为主,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本篇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眷恋,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山水的流连之情,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品味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意境的优美。 3.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感,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品味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意境的优美。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感,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情境任务 古人讲究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短短的书信,传递深深的情谊。学校文学社举办“最美古书”展览会,请你推荐一封古人的书信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电子信笺,向文学社投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古人讲究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短短的书信,传递深深的情谊。学校文学社举办“最美古书”展览会,请你推荐一封古人的书信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电子信笺,向文学社投稿。 二、展示目标,明确重点 1.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品味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意境的优美。 3.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感,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目录: 1. 诵读,品音韵美 2. 绘景,赏画面美 3. 回信,悟情思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根据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完成课文翻译。 2.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3.选择文中描绘的一幅图景,进行绘画,或网上找到合适的图片,打印出来。 (二)诵读,品音韵美 情景描绘:古人的书信,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最美古书,自然要体现音韵美,请同学们用多种方式诵读,并录制朗诵音频,体会古书的音韵美。 活动一:基础过关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本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曾于句曲山华阳洞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传》),有《陶隐居集》。 (2)文体知识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文学常识的课件,讲解这课的涉及的文学常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活动二:诵读PK (1)播放音频,正字音 夕日欲颓( tuí) 沉鳞竞跃(yuè) 与(yù)其奇者 (2)教师范读,划节奏 读出节奏:为分句之间标上标点符号,用“/”划分句内停顿,并说说句式有何特点? 明确: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