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2122

11.3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第2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40695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3,生物,七年级,苏科版,学年,2024-2025
  • cover
第 11 章 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 3 节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常见方式。 2. 掌握无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认识无性生殖对植物繁衍的意义及其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常见方式。 2.教学难点: 认识无性生殖对植物繁衍的意义及其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三、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情境导入、理论讲解、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植物无 性生殖的概念、方式、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首先,通过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通过无性生殖繁殖的植物图片或视频,如嫁 接的果树、扦插的花卉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是如何繁 殖的?与有性生殖有何不同?”以此引入无性生殖的主题。 接着,进入理论讲解环节。教师详细阐述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介绍常见的无 性生殖方式,如分株、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并解释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稳定的 原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无性生殖的过 程。 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如扦插实验、嫁接实验等, 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无性生殖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无性生 殖的原理和技巧,同时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进入实际应用环节。教师可以介绍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应 用,如利用嫁接技术提高果树的抗病性、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珍稀植物等。同时, 鼓励学生思考无性生殖技术的未来发展,如是否有可能用于植物育种、植物资源保护等领 域。通过实际应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无性生殖的价值和意义。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系统 学习植物无性生殖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你见过吊兰(图 11-20 )的茎上长出小吊兰吗 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是依靠种子来 繁殖后代的。但是,吊兰等植物也可以直接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脱离母体,产生新个 体,植物的这种生殖方式叫作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植物的无性生殖 1. 导入:展示一盆通过扦插繁殖的植物(如绿萝),提问:“这盆植物是如何从一株变 成多株的?”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繁殖的方式,引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2.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的概念: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无性生殖的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图文展示多种无性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优点:通过母体的营养器官产生新个体,后代可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来培育新个体。 我国古人在农业生产和园艺工作中,总结了很多有关植物无性生殖的方法,如成书于 6 世 纪 30—40 年代的《齐民要术》里总结了果树扞插、嫁接、压条等多种方法,其中的一些方 法至今还在应用。 a.扞插也称插条。 在适宜的季节,可以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等到枝条下部生根后就可 以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扞插一般适用于常绿植物和部分落叶植物或草本花卉的 繁殖,如月季、菊花等。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b.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合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 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接上去的枝或芽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 嫁接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图文介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