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1 章 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 2 节 植物的生长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根的生长以及茎和叶的生长。 2.通过幼根、根尖的结构以及叶芽结构的观察,提高观察力。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根的生长以及茎和叶的生长。 2.教学难点: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直观感知、探究实验和讨论总结三个主要环节,系统而深入地引 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根、茎、叶的生长过程及其机制。 首先,在直观感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 示植物根、茎、叶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特别是对于 根的生长,教师可以重点展示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并解释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培养的小麦、豆芽等幼根,对照课本插 图,认识根尖的四个部分,并用放大镜观察根毛的形态,从而加深对根结构的理解。 其次,在探究实验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植物根、茎、叶 的生长部位和生长速度。例如,对于根的生长,可以采用类似“观察根尖的生长部位”的 实验,通过给根尖的不同部分做标记,观察并测量 24 小时后各部分的生长情况,从而得出 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的结论。 对于茎和叶的生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记录茎的加粗、叶 的形态变化等数据,探究茎和叶的生长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最后,在讨论总结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直观感知和探 究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并布置相关作业和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整个教 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而 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植物根、茎、叶的生长知识。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是大多数植物快速生长的季节。 植物的生长主要包括根的生长,以及茎和叶的生长等。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根的生长 1. 导入:移栽植物时,根部往往要带许多泥土(图 11-7),移栽大树时还要用绳把根部及 其周边的泥土缠绕起来(图 11-8),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2. 观察幼根和根尖的结构 根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种子萌发后,植物的生长首先表现为幼根的生长,根 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幼根和根尖的结构了解根是如何生长的。 介绍实验材料和用具:小麦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根尖的永久切片、湿纸巾、 培养皿、放大镜、显微镜等。 介绍观察方法: (1) 培养幼根。取几粒小麦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浸泡一天后放在垫有湿纸巾的培养 皿里,保持纸巾湿润。5~7 天后种子一般可以萌发,长出幼根。 (2) 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在靠近幼根尖端的部位,可以看到生有许多白色的“茸毛”,这 就是根毛(图 11-9 )。然后用放大镜观察根毛,注意观察它们的长度、在根尖的位置和着生 密度。 (3) 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根尖是从植物根的最尖端到生长着根毛的区域,包括根冠、分 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对照图 11-10,区分根尖 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1)培养幼根 1 (2)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 想一想:大量的根毛与根的吸收功能有什么关系? (3)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 根尖的顶端是根冠,这里的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像一顶帽子套在根尖外 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的细胞较小,排列紧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