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2633

14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无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288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答案,2024-2025
  • cover
14 回忆我的母亲 1 . 预习课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辍( ) 勉强( ) 外甥( ) 祖籍( ) 规律( ) 佃( )农 劳碌( ) 慰( ) 勉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蛮横( ) 2 . 搜集有关朱德的资料 ,阅读《朱母锺太夫人传略》。 1 . 熟读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 。 (2)母亲那种 的习惯 ,母亲那种 的态度 ,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 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 。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 、 、 、 等几个方面。 2 . 用简短的几句话描写自己的母亲 。在小组中交流、互评 ,并记录下来。 基础训练 1 .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佃农 迁涉 托辞 瞩目 B. 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 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 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 2 . 选择适当的词填入括号中 。( 填序号) (1)母亲这样整日地( ) 着 。(A. 劳累 B. 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 一家人生活 。(A. 支持 B. 支撑) (3)母亲( ) 着我们 ,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 管束 B. 管教) (4)母亲( )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 ,启发了我幼年( ) 反抗压迫追 求光明的思想 ,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 沉重 时代 B. 沉痛 时期) 1 拓展提升 3 . 阅读下文 ,完成文后习题。 上学的路上 ,有一条必经的小河 。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 , 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 , 河上的冰还没融 化 ,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 。刚刚走到河中央 ,“ 扑哧”一声 ,一处冰面塌落了 ,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 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 ,全身仿佛都麻木了 。我沉默地挺着 ,脸和唇变成青紫色 。 中午回到家 , 母亲很惊讶 ,却什么也没问 ,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 。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 炉火灼灼 ,不时爆出些响声来 ,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 。 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 ,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 , 高考迫在眉睫 。有一夜下了暴雨 , 清早上学 ,我来到那条河边 。 突然 ,我发觉有人早 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 。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 ,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 ,远远看去 ,就像一 座简陋的石桥 。我踏石而过的时候 ,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 。那天晚上回到家 ,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 缠着白纱布 ,血透出来 ,湿了一片 ,惊问她为什么受伤 。母亲淡淡地答道 :“ 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 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 ”我不解地追问 。“搬石头搭桥啊!”那瞬间 ,我 的心轰响着 ,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 9 月 ,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 。独在异乡 ,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 和寂寞 。渐渐地 ,我知道 ,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 , 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 如今 ,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 ,而在我的心灵中 ,“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 选文有改动) (1) 选文第 2 自然段中母亲为什么“很惊讶 ,却什么也没问” (2) 选文第 3 自然段中“我”产生“莫名的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3) 联系原文回答 :“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4) 文末加点的“踏不断”有什么深层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结合自己的经历 ,你还想到了哪些“桥” 2 发散思维 4 . 在下列横线上仿写合适的句子。 【 甲】悲观者说 :希望是地平线 ,就算看得见 ,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 : ,即使摘不到 ,也能使人看到曙光就在眼前。 【 乙】悲观者说 :风是浪的帮凶 , 。 乐观者说 :风是帆的伙伴 ,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5 . 亲自实践 :感受母爱 , 回报母爱。 (1) 给母亲写一封信 ,表达感激之情。 (2) 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3) 为母亲做一次家务 ,体会母亲的辛劳。 (4) 为母亲洗一次脚 ,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