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填、溺”。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说说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填、溺”。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旧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在三年级学过两篇文言文,《司马光》和《守株待兔》。 《司马光》你来读,评:字正腔圆。 《守株待兔》你读,评:读得很有节奏 文言文就是古人写的文章,要想学好它,最关键的就是多读。要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来读懂课文意思。回想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文言文? 预设:借助注释和插图。(板书:借助注释、结合插图) 评:没错,就是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这两种方法。 读课题 2.今天要学习的《精卫填海》也是一篇文言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世界,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自己读课题。 你来读,注意了题号和题目之间的停顿。 “填”这个字要求会写,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 “填”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真”,里面有三横,第二个横写在横中线上。 你再来读课题。(声音很响亮) 了解《山海经》 3.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山海经》。自己大声读一读。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古籍。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民俗、物产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保存了我们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收获? 评:这么多故事都出自这部书,这真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在无边无际变幻莫测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只小鸟,她每天飞来飞去,衔来树枝和石子,想把大海填平。面对这只小鸟,你想问些什么?(生提问) 2.《精卫填海》虽只有短短的35个字,但有些字音并不好读。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①下面打开语文书50页,自己大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评:读得真投入,尤其是xx。(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你来读。评:读得一字不差。 你也读。评:不但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②多音字“少”同学们都读对了,这里读“少”,表示“年纪轻”,少女、少年,“少女”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小女儿);其余多数情况读shǎo,多少。这句话你再来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三、品读课文,感受精卫形象 1.课文都读会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评:真喜欢听大家认真讲故事的声音, 现在我想听一听xx来讲故事。 预设1:你用简洁的话说完了这个故事。 预设2:你很会学习,你借助注释把故事讲清楚了。 2.精卫是谁?课文中是怎样写的?你来读。 同学们,古文中有一些常用词,比如“之”“曰”。 “之”在古文中,有很多种意思。在这篇文章中,“之”是什么意思?(的)没错,在这里,“之”就是“的”的意思。 再来看这组形近字( “曰”和“日”),你来读?它们有什么区别?预设:左边读曰,右边读日,曰的字形稍宽稍扁。评:观察的很仔细。 “曰”,在甲骨文是这样写的,“口”的上方加一短横,猜猜它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开口说话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是“叫做”。 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评:说得很准确,看来你真的理解了。 3.刚刚我们借助注释,了解了字意,再把字意连起来,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理解第二句的意思。你读。 评:长句读得很通顺。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是故事的起因。(板书:溺 起因) ①“溺”,这个字你也读,你能给它组个词吗?溺在甲骨文中是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