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4449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单元知识归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3次 大小:216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第一,物体,运动,知识,归纳
  • cover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单元知识归纳 一、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里的“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之为参照物。通常我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 2.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 4.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二、运动形式 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动、转动、振动、摆动、滚动等。 2.振动、摆动、滚动等运动形式,都是平动、转动这两种运动的合成。 3.在物体的不同位置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4.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两种及以上的运动形式,这样的运动被称为复合运动。 5.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静止,有滑动,有滚动。 7.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形状、斜面的坡度等有关。 8.将斜面的坡度增大后,有些物体的运动情况会改变。 三、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时间越长,物体运动得越慢。 2.为避免偶然性,测量小球的运动时间时应至少测量3次。 3.秒表是实验时常用的计时工具。 4.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距离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运动距离越远,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距离越近,物体运动得越慢。 5. 软尺是实验时常用的测量距离的工具。 6.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四、“过山车” 1.“过山车”设计要求 (1)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2.“过山车”的搭建 (1)搭建时可以用底板、塑料积木。其中,底板是起固定作用的。塑料积木中,有的是直的,可以用来铺设直线轨道;有的是弯的,可以用来铺设曲线轨道;还有的一端高一端低,可以用来铺设有坡度的轨道。 (2)搭建时,可以从起点或终点开始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可以进行微调。 3.“过山车”的评价 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其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4.“过山车”的测试 (1)以“过山车”轨道的起点为中心(同时也是参照物),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这里的距离指的是轨道长度,即小球到起点的长度,不是小球到起点的直线距离),从而描述小球的位置。 (2)用秒表测量时间,用软尺和细绳测量距离,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或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3)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从增大轨道的坡度、减少弯道数量等方面来改进“过山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