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5962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2课时) (课件 17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日期:2025-04-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210327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教案,ppt+,17张,课件,2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2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5克硫酸铜晶体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反应完全后,将反应后固体移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B.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入水,颜色仍为白色 C.加热的条件下,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D.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温度会升高 2.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B.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3.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4.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杀菌消毒 5.某同学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点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 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是( ) A.出现“蜡烛油” B.蜡烛变软 C.闻到了蜡烛油的气味 D.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6.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 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7.下列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有气体生成 D.有新物质生成 8.用来判断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固体逐渐减少 B.有气泡产生 C.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所得液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9.镁带投入到食醋中,能证明其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①镁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②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溶液的温度略有升高 ④食醋气味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核心素养提升 10.2017 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科学》杂质上发布了获取金属氢的相关报告。将微小的固态 氢置于 488 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 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储藏着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制造金属氢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构成固态氢和金属氢的微粒相同 11.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 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 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1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变化I表示的是_____变化。(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2)图1中显示的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4)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可分,而_____不能再分。 创新素养应用 13.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 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一、都是化学变化;二、 。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①烧杯内壁出现了物质;②手摸烧杯 壁有 感觉;③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