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元日》 王安石 导入新课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饺子和年糕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来年一年更比一年好。)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通过播放短视频的形式,再现过年的场景,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看宋代人怎么过春节的。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创作背景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诵读入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诵读入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习生字。 屠 苏 换 旧 符 屠:者字跑到居上也就是屠。 旧:太阳可以表示为日,一个太阳加上一竖就等于旧。 苏:办公桌上一根草。 符:一人一寸高,竹影头上摇。 诵读入诗 (3)词语理解。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诵读入诗 (4)比一比再组词。 爆( ) 屠( ) 符( ) 暴( ) 暑( ) 筏( ) 整体感知 1、解诗题 同学们,“元日”指的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吗? 农历的正月初一 也就是每一年的第1天。 我们把它称为春节。 整体感知 2、明诗意 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喝着屠苏酒。 千家万户被旭日的光辉笼罩着。 每年新年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整体感知 3.悟诗情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听着这爆竹声,你的脑海当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到了很多小朋友在春节这天放爆竹,他们一个个的都很快乐。他们送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送走的意思。 整体感知 3.悟诗情 ②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人王安石听着热闹的爆竹声,坐在舒适的庭院中,只觉耳畔拂过(音频风声)风声。一家团团圆圆,他们在那里喝屠苏酒。 这是哪个季节的风? 春天的风。 整体感知 3.悟诗情 ②春风送暖入屠苏。 那这屠苏指的是什么? 这里指的是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据说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在春节的前一天都要把最新鲜的屠苏草泡在酒里面,在新年第1天的早上,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喝下这屠苏酒,喝了一年都不生病。 整体感知 3.悟诗情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 瞳瞳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