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50631

七上4《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0852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上,天净沙·秋思,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专题04 天净沙·秋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赏析艺术,品味语言。 4想象意境,感情背诵。 学习目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téng 字音字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朗读节奏 文学常识 元曲 分类 剧曲 散曲 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散曲与宋词一样,都是歌曲、戏曲的歌词、唱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杂剧:是一种成熟的戏剧形式,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传奇:元末明初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 小令,体制短小,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名篇。 天净沙: 曲牌名 秋 思: 题 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文学常识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思:思绪。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在一次羁旅途中,马致远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元曲———《天净沙 秋思》。 疏通诗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曲意: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疏通诗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意: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赏析鉴赏 赏析: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 赏析鉴赏 赏析: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小桥流水人家 赏析鉴赏 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给人以苍凉之感。 古道西风瘦马 赏析鉴赏 赏析: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