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原因。(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径。(综合思维) 3.结合具体环境问题的治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 (1)概念:_____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地理环境:既包括_____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_____的地理环境。 2.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时期 人类活动的特点 对环境的影响 人地关系 采集—狩猎社会 人口数量_____、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_____ 原始的_____关系 农业 社会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人口逐渐_____ 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文明消失 人地关系_____ 工业社会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达到了空前的_____和高度,人口数量急剧_____ 环境问题愈发_____ 人地矛盾迅速_____ 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当代_____和知识经济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一系列变革 人地关系的研究向_____、低碳化、绿色化、_____化等方向发展 [情境] 北大荒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温沼泽地,20世纪50~70年代曾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创建国有农场,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但由于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北大仓”面临的尴尬就是其所能骄傲与自豪的黑土地已越来越少。据资料表明,目前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已经下降到2.5%~6.5%,与开垦初期的11.8%相比明显下降。由于过度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江河泛滥、风蚀沙化、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粮食减产加剧。近年来,“北大仓”开始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停止湿地开荒,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还荒”工程。 [探究] (1)[综合思维]北大荒开发成北大仓后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从“建仓”到“还荒”,人地关系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人类决定一切 B.环境决定一切 C.人生天注定 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 A.要想富,多砍树 B.讲卫生,使用一次性饭盒 C.过日子,多生孩子多福寿 D.到市场买菜,自备篮子 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力。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4.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 知识点二 走可持续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