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精练14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南洋”一词是明、清时期我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在东南亚国家投资,掀起了新一轮“下南洋”的热潮。下图为我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工业和基建项目示意图。完成1~2题。 1.东南亚国家吸引我国企业“下南洋”的主要原因是 ( ) 原料丰富,部分土地、劳动力成本低 山水相邻,陆路交通便捷 地形平坦,适宜种植热带作物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企业与东南亚各国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这对东南亚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③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④提高失业率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国际产业链重构是全球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合理的产业链转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向东南亚5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转移部分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向东南亚5国转移的部分产业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东南亚5国中,越南成为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主要原因是越南 ( ) 科技水平相对较高 劳动力数量最丰富 劳动力成本最低廉 地理位置条件优越 4.我国部分产业转出后,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有 ( ) ①生活用品等消费市场萎缩 ②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③部分就业岗位减少 ④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③④ ①② ①④ ②③ 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都是跨国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自发行为,是产业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专业化分工以降低成本的必然产物。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全球制造业四次产业转移的动因、路径和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下图示意19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四次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5~7题。 5.关于第一次全球制造业向外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是在政府政策主导下发生的 促进了轻纺工业在全球的集聚 向更发达的欧美地区转移 转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6.从价值链视角来看,第四次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最可能是 ( ) 产品或产业的某一生产环节或工序的转移 整体产品生产线和所有信息与技术的转移 原料或资金的某一来源途径或类型的转移 厂房、机械设备、人力等投入要素的转移 7.19世纪以来的全球制造业四次产业转移都深刻影响着 ( ) 转出国就业率低的状况 转出国城乡人口主流向 承接国人口的增长模式 承接国原有的产业结构 欧洲曾经是世界造船业的中心,但随着日本、韩国、中国等新兴造船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洲造船产量份额在逐年下降,目前欧洲仅对豪华邮轮的生产占有优势。现代邮轮豪华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船舶的设计和内部装饰是邮轮品质取胜的关键。下表为造船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8~9题。 国家或地区 时间 欧洲→日本 20世纪50年代 日本→韩国 20世纪70年代 韩国→中国 21世纪初 8.20世纪50年代,造船产业选择向日本转移,而不是中韩,主要影响因素是 ( ) 劳动力成本 市场需求量 产业基础 资源状况 9.目前,欧洲对豪华邮轮的生产占有优势,说明欧洲造船业 ( ) 效益好 规模大 成本高 技术强 台湾省某集团是世界知名品牌N的代工企业。图1示意该企业在各地发展的时间路径,图2是2019年该企业各地工厂产量占比。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企业主要产品可能是 ( ) 钢铁 芯片 汽车 运动鞋 11.越南近年依靠承接制造业转移迅速崛起,招商引资增幅屡创新高。其优势区位因素是 ( ) ①地理位置 ②市场 ③劳动力成本 ④政策 ⑤科技水平 ①②⑤ ①③④ ②③④ ③④⑤ 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分阶段地进行产业转移。2000年后,中国开始向中亚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近年来国内钢铁等企业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下图示意亚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①②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