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59996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分层练习+ 学习任务单+ 音频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28379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任务,学习,练习,分层,教学设计,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分层作业 1.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涕泪 警惕 剃头 替换 B.尽兴 尽管 尽心 尽快 C.归还 还是 还有 还乡 D.传递 传奇 自传 传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3.“剑外忽传收药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最符合诗人心情的成语是( ) A.喜极而泣 B.乐极生悲 C.喜笑颜开 D.破涕为笑 4.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却看妻子愁何在( )。 A.男子的配偶 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和孩子 5.“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的意思是(  ) A.青年时期 B.春天的景物 C.春天 6.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 )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 ②却看:_____ ③漫:_____。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的心情。 4.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 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 7.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C 6.D 1.眼泪 还看 随便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 4.喜 5.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6.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 归心似箭 7.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课题 9.古诗三首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对话诗人,释题激趣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甫)谁来说一说你对杜甫的了解?(教师指名学生交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2.引入课题。 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