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定义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事件发生的探究兴趣;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知道化石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到化石与现今生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大量资料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还记得我们通过什么证明恐龙的存在吗?———化石 2.什么是化石? 同学交流汇报 3.介绍概念(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导入,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各种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并揭示课题。] 二、认识化石 1.出示图片,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化石。 2.介绍脚印探案法 3.视频介绍:各种各样的化石。 4.你在手机、电视、报纸上看过哪些化石,请你画下来。 5.学生绘画,介绍所画化石为哪种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 6.提问:化石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7.学生猜想,自由发言。 8.阅读图文,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三、探究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1)观察两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图片,猜猜哪种是食肉恐龙,哪种是食草恐龙。 (2)哪种是二足行走恐龙,哪种是四足行走恐龙。 (3)观察恐龙蛋化石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并汇报。 小结:化石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它们生活的环境,我们还能够判断出包括生活习性等多种信息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利用绘画和表格,通过还原化石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学会阅读资料,搜集信息。能够掌握知识,了解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四、古今生物的对比。 1.过渡:其实考古学家通过像同学们一样的化石证据对动物进行了还原。 2.翻卡猜动物。 这些化石,关联的是我们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生物? 3.介绍马的进化发展 小结:不同时期的生物会有细微的差异,但同种生物总是存在某种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并引导同学们认识古今生物的联系与区别,知道改变与环境的观点,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认识活化石 1.(出示活化石图片)提问:从古至今,这些生物有变化吗? 2.说一说你对蟑螂、鳖、银杏的了解。描述它们的特征。 3.总结介绍概念:活化石指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灭绝,只有它们存活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生活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区域。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今生物存在普遍的联系,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古今生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