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3424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设计--【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表格式)

日期:2025-04-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87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下,科学,教版,2025,新考法,教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准确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认识到温度变化对物质变化的影响,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 2.科学思维:通过对酒精、铁丝等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提升微观与宏观联系的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进行酒精挥发、燃烧,硫酸铜晶体加热等实验,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4.态度责任: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准确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区分性质与变化;理解化学变化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展示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禁止携带汽油、酒精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定,提问汽油、酒精与水的区别,引出本节课对物质变化与性质的探究。 (二)新课内容(35分钟) 1. 物质的变化 展示木柴燃烧和冰融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两者区别;进行酒精相关实验,让学生观察酒精的颜色、状态、气味,感受酒精挥发,观察酒精燃烧现象;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理解;组织学生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微观角度解释酒精挥发和燃烧的不同。 师:大家看这两张图片,木柴燃烧和冰融化,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木柴燃烧变成了灰烬,冰融化还是水。 师:没错。现在我们来做关于酒精的实验,先观察酒精的样子,闻闻它的气味。 生:酒精是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 师:很好。把酒精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生:凉凉的,一会儿就干了。 师:这是酒精挥发了。再看看酒精燃烧,有什么现象? 生:发出淡蓝色火焰。 师:像酒精挥发这种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这就是化学变化。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生: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师:非常正确。从微观角度看,酒精挥发时分子不变,只是间隙变化;酒精燃烧时分子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大家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2. 物质的性质 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如磁铁吸引铁屑、氢气燃烧等,说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表现;组织学生讨论酒精和水的性质差异及原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通过列举石墨、铜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讲解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比如磁铁能吸引铁屑,这就是磁铁的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像氢气燃烧生成水,可燃性就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大家能再举些例子吗? 生:铜能压成铜片,这是铜的物理性质;铁会生锈,这是铁的化学性质。 师:非常好。那酒精和水有哪些不同性质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生:酒精可燃,水不可燃;酒精和水的熔点、沸点也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不一样。 师:完全正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比如石墨硬度小,可用来制造铅笔芯;铜有导电性,所以能用作导线。 3. 温度对物质变化的影响及探索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冰块加热和水蒸气降温时的变化,讲解温度变化会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进行硫酸铜晶体加热和加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