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24 年)科学一年级下册 《关爱行动》教学设计 课题 9 关爱行动 课型 新授课 科学观念: 1.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紧密联系,牢固树立关爱和保护 动植物的观念。 2.深刻理解互帮互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关爱他人的 社会责任感。 科学思维: 1.培养学生针对关爱动植物及帮助他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分析 和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方案和成果进行反思与优化,提升批判 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 探究实践: 1.通过制订保护动植物方案和制作标识牌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动 手实践、团队协作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2.在分享帮助他人做法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 力。 态度责任: 1.激发学生内心对动植物的关爱与呵护之情,培养尊重生命、爱护环 境的积极人生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践行雷锋精神,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培养 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重点:系统掌握关爱和保护动植物的多种具体方法,并能有效制订和 执行保护方案。 教学重难点 难点:切实引导学生将关爱动植物和帮助他人的意识持续转化为日常 实际行动。 1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图片,包括生机勃勃的森林、活泼可爱的 动物、五彩斑斓的植物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动植物的美丽与神奇。 接着播放一些人类破坏动植物导致生态失衡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 播放一段关于人们互帮互助的视频,如志愿者帮助残疾人、小朋友 扶老人过马路等温馨场景。 课堂导入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生命是渺小的,就像海边的沙粒;生命 是伟大的,因为春风吹又生。生命是脆弱的,就像蝴蝶的翅膀;生 命是顽强的,因为有你我的呵护。” 提问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动植物和温暖的助人场景,再 想想那些被破坏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关爱动植 物呢?除了关爱动植物,在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周围的人们 呢?”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顺利导入新课。 二、探究与发现 (一)知识讲解 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运用图片、视频和简单的数据,讲解动植物 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 氧气,许多动物是人类食物和药物的来源,还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 课 衡等。 互帮互助的意义:讲述雷锋的经典事迹,如雷锋帮助战友缝补衣服、 关心群众生活等故事。结合现实生活,阐释互帮互助不仅能给他人 带来温暖和帮助,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 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的价值。 (二)探究与讨论(15 分钟) 程 关爱动植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关爱和保护动植物的方 法。(按时浇水、刷石灰乳、不要采花、帮小鸟搭窝、不要射杀动物 等)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想法。教师深入各 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比如提问“除了我们 2 常见的做法,还有没有一些新颖的保护方式呢?”讨论结束后,每个 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 学 充,形成较为全面的关爱和保护动植物的方法列表。 互帮互助:展示课本中同学、残疾人、老人需要帮助的图片,引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可以采取的 具体帮助行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物质帮助、精神支持、 实际行动等方面。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其他小组可 以进行提问和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在不同场景下帮助 习 他人的有效方式。 (三)实践活动 制订保护动植物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制订保护动植物方案。教师提 出方案制订的要求,如明确保护对象、制定具体行动步骤、考虑可 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各小组进行讨论和规划,教师在教室 里巡回指导,帮助小组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