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活动5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二、实验用品 1.试剂:浓硫酸、铜片、硫粉、铁粉、Na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H2SO3溶液、品红溶液。 2.仪器:试管、天平、量筒、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架、橡胶塞、乳胶管、胶头滴管、玻璃导管、陶土网、玻璃棒、药匙、棉花、镊子、火柴。 三、实验方案实施 实验一 -2价、+4价的硫转化为0价的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Na2S溶液,向其中一支边振荡边滴加H2SO3溶液,另一支边振荡边滴加酸性KMnO4溶液,用浸NaOH溶液的棉团分别塞住两个试管口 加入H2S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加入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紫色逐渐消失,并出现淡黄色浑浊 2Na2S+3H2SO3 3S↓+3H2O+2Na2S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铜片表面 ,品红溶液逐渐变为 实验结论 Cu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 +6价的硫转化为+4价的硫 有气泡 无色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实验三 0价的硫转化为-2价的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0.5 g硫粉和1.0 g铁粉均匀混合,放在陶土网上堆成条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混合粉末的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 剧烈反应,产生黑色物质 Fe+S FeS 四、问题和讨论 1.若试管内壁附着单质硫时,可加入NaOH溶液加热,然后洗涤,即可除去,试分析反应的原理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单质硫的化合价为0价,既可升高也可降低,当与NaOH溶液反应时,硫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S和Na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NaOH 2Na2S+Na2SO3+3H2O。 2.SO2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否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提示:能。SO2中硫元素显+4价,浓硫酸中的硫元素显+6价,但硫元素在+4、+6价之间不存在中间价态,因此SO2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3.铁粉和硫粉在空气中混合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提示:Fe与S、S与O2、Fe与O2等反应。 『链接高考』 1.(2023·全国乙卷)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 ) D 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 6FeSO4+O2+2H2O 2Fe2(SO4)3+2Fe(OH)2↓ 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 Na2S+2O2 Na2SO4 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4Br2+4H2O HBrO4+7HBr 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 CuSO4·5H2O CuSO4+5H2O 2.(2022·广东卷)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 B.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C.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B 解析: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CuSO4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SO2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亚硫酸,可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色的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故D错误。 1.几种含硫物质的转化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试剂a可以是Cu B.②中,需要确保NaOH溶液足量 C.③中,生成1 mol Na2S2O3时,转移4 mol电子 D.③中,将S换为Cl2,氧化产物为Na2SO4 C 『实验专练』 解析:Cu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O4和SO2,A正确;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