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7724

18 井冈翠竹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9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 cover
第五单元 18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感悟井冈山精神的象征意义。 2.学会赏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提升分析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能力。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通过学习井冈山竹子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尊敬,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想到中国的历史,尤其是那些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有一个地方的名字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那就是井冈山。想象一下,在那遥远的山区,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见证了历史,承载了故事,它们是革命的见证者,是英雄的象征。这些竹子,它们挺拔、坚韧,无论是风雨的侵袭还是战火的洗礼,它们始终屹立不倒,就像那些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革命先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竹林,去感受它们的生命力,去聆听它们讲述的故事。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讴歌了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井冈翠竹特点(第1、2段) 2.革命时期的翠竹(第3-9段) 3.建设时期的翠竹(第10-12段) 4.总结(第13段) 二、精析课文———深入理解 (一)分析第一部分 1.文章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些场景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井冈山郁郁葱葱的竹林,展现竹子茂盛、坚韧的自然景象,唤起对革命历史的回忆,奠定了文章的革命情感基调。 2.在描写竹子的时候,作者分别联想到什么 明确:竹子的修直挺拔让作者联想到了当年的红军岗哨;竹子的密密麻麻让作者想到了革命时期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二)分析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中,井冈山的竹子有什么特点 明确:(1)用途广泛;(2)坚韧不屈;(3)生生不息。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明确:(1)竹子被用来制作武器、搭建住所、制作生活用具等,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物质基础。(2)竹子的坚韧、挺拔和生命力强的特性,激励着红军战士们坚持斗争。(3)竹子与红军的生活息息相关,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成为人们情感上的纽带和记忆的载体。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井冈山的竹子,在建设时期有什么作用 明确:(1)资源开发:为了加速井冈山的发展,人们来到竹林,利用毛竹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房屋和其他设施,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2)交通建设:井冈山人民创造性地利用竹滑道和水滑道,将毛竹从山上运送到山下,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为竹子的外运和进一步利用创造了条件。(3)经济发展:通过砍伐和外运毛竹,井冈山人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分析第四部分 1.作者对井冈山竹子的评价,仅仅是在赞颂竹子吗 联系全文回答。 明确:作者深情地赞颂了它的品质和意义。作者赞颂井冈山的竹子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属性,更因为它所象征的深层意义。 (1)竹子“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些描述赞扬了竹子的坚韧和不屈,这也是对井冈山人民和革命精神的隐喻。 (2)竹子“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这表明作者在赞颂竹子在革命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这表明竹子的贡献不仅限于过去,也延续到当下和未来,象征着持续不懈的奋斗精神。 (3)作者不仅仅是在赞颂竹子本身,更是在赞颂竹子所代表的井冈山精神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三、探究分析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寓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请具体分析。 明确: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寓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融入对竹子的描写之中。 作者通过对井冈山竹子的描绘,将对革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