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蜀道难》《蜀相》分层作业(解析版)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基础达标(必做)(24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危乎高哉(危:危险) 汝岂得自由(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 B.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是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应当)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膺:抚摸着双腿)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2.下列对《蜀道难》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蜀道难》是一首近体诗,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杂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体现了诗人自由奔放的语言风格。 B.诗人运用“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等典故,为蜀道开辟之难增添了神奇色彩。 C.诗人在描述蜀道山高路险时,并未直接描绘,而是通过描绘悲鸟、古木、夜月、空山等景象,动静结合,声形并茂,勾勒出山中空旷而令人畏惧的环境以及凄凉悲怆的氛围,不禁让人感叹友人何苦冒险入蜀。 D.诗歌的结尾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为全诗定下了雄浑的感情基调,与开头相呼应,使全诗首尾相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以下对《蜀相》这首诗的分析中,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3分) A.首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点明了祠堂的位置,“森森”二字形容柏树的茂盛与繁密,展现了柏树的雄伟与质朴,让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形象。 B.颔联中的“自”和“空”两字是全诗的精髓,运用得极为生动,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C.颈联将读者带入战乱频仍的三国时代,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勾勒出一位救世济民的贤相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期望。 D.尾联咏叹诸葛亮病逝军中、功业未竟的不幸,使他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隐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以身许国的志向。 4.下列对《蜀相》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3分) A.题目为“蜀相”,而非“诸葛祠”,可见老杜此诗意在赞颂人而非祠堂。此诗从祠堂写起,因武侯祠而思念蜀相,也是情理之中。 B.首联以设问开始,直截了当,一问一答,自成一体;颔联紧接上文,描绘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进一步展开,评价诸葛武侯;尾联总结全诗,表达对诸葛武侯的哀悼。 C.这首诗成功地描绘了丞相祠堂的特定场景,精确捕捉了森森古柏、映阶春草和隔叶黄鹂等最能体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以烘托一种静谧、庄严的氛围,借此表达诗人在这种氛围中所感受到的今昔对比的特定情感。 D.诗句具有卓越的概括力,这在颈联对诸葛亮的品德和一生事业的描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名篇名句默写(12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叹惋之情跟杜甫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3)杜甫《客至》中“ , ”两句通过描写诗人邀请邻翁共饮的细节表现了两人诚挚、率真的友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相》中“ ?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描写祠堂内幽静的春景的诗句:“ , 。”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 , 。” 能力提升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