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2552

【大单元教学】3.5《月有阴晴圆缺》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30710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月有阴晴圆缺,整体,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5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月有阴晴圆缺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以“月相变化规律”为核心,构建“现象观察→规律归纳→成因探究”的知识体系 。教材依托学生已有月相变化感知(一年级《多变的月亮》),通过系统观察农历全月月相(形状、方位、升落时间)和模拟实验(剪纸还原月相周期),引导学生发现“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的周期性规律。课程注重数据记录规范(如农历日期对应观测)和长周期观察习惯养成,为后续天体运动规律学习奠定基础 。 2.学习者分析 多数学生能识别月相形态差异,但难以解释亮面方向变化与地月日位置关系 4,且易混淆月相时间序列特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历月期间按照日期进行一次长期的月相观察和记录,并通过一个月或多个月月相的变化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在表达交流环节,要突出对观察记录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能描述月相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并理解其成因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太阳光照角度变化有关 。 科学思维:了解月相的变化情况,具备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记录农历一个月或多个月的月相,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态度责任:通过长期观察任务,培养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严谨精神 ;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农历一个月,知道月相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的。 难点:认真观察,准确记录月相变化,能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观察月相变化能按照农历日期持续记录月相变化,并正确使用表格或绘图工具呈现数据。能基本能不能总结月相变化规律能基于观察记录分析月相变化规律,并用简洁语言表达结论 。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一、(播放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月亮为什么会变化。 二、(出示图片) 用圆形纸片代表月球,将圆形纸片剪成我们见过的月相,试着按照月相在农历一个月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出来 思考: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三、安全提示 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 四、小贴士 ①要按照农历日期进行观察记录。 ②选择安全地点,要有大人陪同。 ③观察月相时,不仅要注意形状。还要注意是左边亮还是右边亮。 ④月亮升落时间每天会比前一天晚约50分钟,到农历二十时要等到22点左右才升起。农历二十以后可以选择早上观察。 五、小贴士 播放视频《月相变化》学生活动1 交流讨论,分享生活中自己了解的月球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剪月相、排顺序”以活动调取月相的已知经验,引入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环节二:搜集证据教师活动2 一、记录农历一个月出现的月相,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小贴士 (一)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1、初一看不到月亮。 2、上半月月亮逐渐变大,到了十五、十六变成满月。 3、上半月右边亮,下半月左边亮。 4、到了三十又看不到月亮了。 (三)月相变化的原因 播放视频《月相的形成》学生活动2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享讨论并完成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生观看月相并进行讨论自己学习心得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详细观察并记录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