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包子、剪子、锤 教学内容:听 《猜谜谣》 《猜调》 唱 《夏日的雷雨》 《包子、剪子、锤》 动 《谜语童谣》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具有山东和云南地域风格的童声对唱《猜谜谣》、童声合唱《猜调》,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旋律特点,感受不同速度在情绪表达方面的不同效果。 2、能用饱满、明亮、具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夏日的雷雨》、《包子、剪子、锤》 并能模唱《夏日的雷雨》歌谱。 3、能用卡农的形式进行两声部的诵读。在游戏中能对音乐的指令作出反应,随之变换动作或继续游戏进程。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能用卡农的形式进行两声部的诵读。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 《猜谜谣》 唱 《夏日的雷雨》 教学目标:1、 学会用明亮丰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夏天的雷雨》,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2、 能够用卡农的形式朗读谜语童谣,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享受学习的快乐。 3、通过本课的学习,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情绪饱满地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教学难点:1. 用卡农的形式朗读谜语童谣。 2. 准确地演唱出大切分的节奏。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猜谜语) 1、师生问好 2、猜谜游戏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教师有表情的朗读谜面(有节奏地)引导学生猜谜 (2)有节奏地朗读谜面出示课件 3、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学生用卡农的形式朗读谜语童谣,教师作点评。 二、新授《夏天的雷雨》 1.猜谜 师:我们知道莲花是属于夏天的,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谜语给大家猜猜,也是关于夏天的,教师有节奏地读出谜面(跟伴奏音乐读第一段歌词) 学生猜谜 教师有节奏地读出谜底(跟伴奏音乐读第二段歌词) 2.朗读歌词,出示课件 师: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按节奏读一读这个谜语吗? 师生问答、分组问答等 3.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猜的这个有趣的谜语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录音范唱《夏天的雷雨》。 模仿老师问题的旋律来回答。 学生模唱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2)分句学唱 师:!你们觉得怎样唱可以使这个谜语歌曲更充满神秘感?更好听?你们能用歌声表现出来吗?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分组唱歌曲 一组唱谜,一组唱答案 (4)总结歌曲所表现的天气现象,并请学生为歌曲起名字 学生为歌曲起名字,教师引导 点出课题《夏天的雷雨》 三、《猜谜谣》 1、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师: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2.播放录音泛唱,生整体感受歌曲。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3.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4.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 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 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包子、剪子、锤》 认 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锤》,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唱、听、说、动等多种音乐形式让学生感悟音乐,以“动”激情,以“动”悟乐。 3.通过拓展练习开阔学生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编潜能。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锤》。 教学难点:体会附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