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 古诗三首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 1课时 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 国十多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 在重耳饥饿难耐之际,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给重耳做汤。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 不慕名利,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 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 文公感念其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 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 节日资料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 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这一 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 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 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 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熄灭旧火,重取 新火。在唐代,人们常在清明时节取榆柳之 火,皇帝会把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 以示恩宠 。 作者资料 韩翊,唐代诗人,字君平, 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 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 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 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 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翊的诗笔 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 很 广 。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3题 课前预学单 《 寒 食 》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寒 食 [唐]韩翊 ché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sàn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书写指导: 写“侯”字时不要多写一笔竖。 口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hòu 候 hóu 侯 到 距 孢 课中导学单 口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春 城 : 指春天的京城。 御 柳 : 皇城里的柳树。 汉 宫 :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 蜡 烛 : 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 侯 :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那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同桌间互相交流。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 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 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2 课中导学单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春季,通过“ ” 和“ ”两个字可以体会到京城景色的灵动之美。 2.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长安城内,柳絮到处在 空中飞舞,柳枝随着春风摇曳着的样子。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强 斑 强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 为什么 柳絮的轻盈、美丽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柳条的轻盈、柔软 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 语气,让人感觉全城都沉浸在春意中。 课中导学单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春 季,通过“飞 ” 和 “斜 ”两个字可以体会到京城景色的灵动之美。 2.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长安城内,柳絮到处在 空中飞舞,柳枝随着春风摇曳着的样子。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看后两句,你从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 宫和王侯贵戚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 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的画面。 《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镜头的移动 烟火飘散的场景 时间 顺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赞颂 讽刺 寒 食 [唐]韩翊 读得舒缓、平和 ◆ 从这传烛图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瓶 熟读成诵,拓展积累 抓关键词的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