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2《礼记》二则 ★ 虽有嘉肴 ★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1 2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感悟文章的句式与语言特点。 3 了解《礼记》特点,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和庄子善辩的风格。 11 01 第一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虽有嘉肴 ( )不掩瑜 博( )强识 反躬自( ) 一张一( ),文( )之道 礼之用,( )为贵 傲不可( ),欲不可( ),志不可( ),乐不可( ) 导入新课 这些成语都出自《礼记》,北宋名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大下,一帧《礼记》誉千秋”,其实《礼记》中有许多名言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礼记》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走进其中的《虽有佳肴》,去领悟为学之道。 成语填空 瑕 闻 问 张 弛 和 长 纵 满 极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礼记》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今河南商丘)人。其治学、从政主要在汉宣帝、元帝、成帝时期,先后两次为《礼》经学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父戴德一起随后苍学《礼》,有盛名,世称“小戴”,为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三字经》中称:“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戴圣 听读课文 读文明观点 朗读指导 读准下列蓝色字的字音。 虽有嘉肴( ) 弗食( ) 自强 (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fú qiǎng xiào xué zhǎng yáo yuè 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两处) 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 《兑 命》 曰 “学 学 半”,其 此 之 谓 乎! / 读文明观点 / / / / / / / 朗读展示 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读文明观点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困惑。 即使。 美味的食物。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味美。 读文明观点 最好的道理。 困惑。 因此。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读文明观点 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同“敩”(xiào),教导。 副词,表示推测。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同“敩”,教导 动词,向别人学习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 学 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