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1359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九、十章) (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0432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八年级,人教,地理,学年,2024-2025
    单元提优测评卷(四)(第九、十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较,它是唯一有着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图,回答1~4题。 1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C)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 2图中①山脉是(A) A.昆仑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天山山脉 D.阿尔金山脉 3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C) A.纬度较低,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C.地势低平,水热较充足 D.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 4到拉萨可拍摄到的景观是(D)   (2024·娄底一模)劳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春天的播种,怎能有秋天的收获 读某地劳动场景图,完成5、6题。 5图示劳动场景图位于我国(D)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图示作物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 ①气温低,生长周期长 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④技术发达,品种优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3·汕头质检)7世纪上半叶,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打通了“食盐之路”。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读图,完成7、8题。 7当地牧民去盐湖取盐的最佳时间是(B)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8当时运盐时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车运的原因可能是(B) ①地形崎岖,行车不便 ②可在运盐的同时进行放牧,增加效益 ③高寒气候,林木缺乏,缺少造车材料 ④牛羊运输速度更快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4·菏泽期中)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如图为青藏高原简图。读图完成9、10题。 9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C) A.太阳辐射强,动植物难以生存 B.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 C.高寒气候,环境破坏修复难度大 D.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10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意义包括(B) ①保护高原湿地 ②保护江河源头水源地 ③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促进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2023年4月17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任务三江源野外观测科学考察在青海省西宁市启动。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11~14题。 11“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C)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2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A)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一山四季 1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B)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C.季风影响,降水集中 D.深居内陆,沙漠广布 14如果三江源生态遭到破坏,给长江下游带来的影响可能有(C) A.洪灾频率降低   B.河流流量增加   C.河流含沙量增加   D.农作物品种增加   (2024·宜春期中)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如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15、16题。 15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D)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 16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B) ①扩大放牧规模  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  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先行先试推动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90.36%。2020年,一条“绿电大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