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4031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课件)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51644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课件网) 第 1 课 (时 第 2 课 时 第 3 课 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古诗三首 第 1 课 时 导入一 导入二 陆游 (1125—1210), 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抒发政治抱负, 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 屈辱求和 … … ,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 统一的强烈感情。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作者简介 写 作 背 景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 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 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 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 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nǎi 家祭 乃翁 上下结构 独体字 字词识记 示 儿 [ 宋 ] 陆 游 死 去/元 知//万 事/ 空, 但 悲/不 见/九 州/同 。 王 师/北 定/中 原/日 , 家 祭/ 无 忘/告/乃 翁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交代了写作对象 示 儿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理解诗题 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 表现了诗人面对死亡的 释然 与 豁达 诗歌品读 只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 统一 九州同 遗 憾 悲愤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万事空 祖国没有统一 百姓流离失所 统治者屈辱求和 悲 。理解其含义。 悲伤 悲愤 全诗的诗眼是 【诗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 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看不见国家统一, 我感到很悲伤。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播浓潮廷的震除人侵占的班方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要 你们的父亲 诗人临终前的愿望是什么 从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 北定中原 — → 告乃翁 至死不志收复失地 渴望统 一 祖国 与前面两句相比,后两句情感有何变化 前两句: 悲 愤 后两句: 激 昂 【诗意】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 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胜 利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感慨:死元知———万事空 豁达的 悲不见———九州同 生死观 嘱托:王师———定中原 强烈的 家祭———告乃翁 爱国情 统 一 中 原 收复失地 板书设计 示儿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的,是绝笔, 也是遗嘱。全诗主要写了诗人毕生的心事 和希望,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 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课文主题 课外练习 课外找来陆游的其他诗作读一读,体会 诗人的情感。 推荐篇目: 《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书愤》《枕头作》 等。 题写 题临安邸 旅店 在今浙江杭州, 曾为南宋都城 林升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 详,约生活于孝宗年间。字云友, 又名梦屏。主要作品有《题临安 邸》《长相思》等。 作者简介 写 作 背 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第二次回 到杭州,这“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帝王 将相、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 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 相继经营宅第,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 烂的生活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 了。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的现实而作的。 杭州 汴 州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xūn 熏陶 字词识记 写一写 官邸 山 外/青 山 /楼 外/楼 , 西 湖/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熏 得/ 游 人/醉 , 直 把/杭 州/作/汴 州 。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品析诗句 罢休,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一座座青山一幢幢楼阁,这里 的景致是那么美好;西湖边上 的歌声舞蹈何时才能停止呢 画面: 美好景致 用意: 为抒情做铺垫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分析其用意。 对权贵们的谴责。 愤怒的反间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暖洋洋的风吹得人昏沉沉、晕乎乎 的,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了, 早把先朝的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