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对“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把一个直观的道理,用抽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不断地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了真理。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 A.议论文 B.剧本 C.小说 D.散文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更要懂得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不利于发现真理的是( ) A.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B.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还是偶然事件 C.了解这种现象对我有什么好处 D.这种现象会不会和××相关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5.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诞(dàn)生 花蕊(luǐ) B.锲(qiàn)而不舍 碱性(jiǎn) C.凹凸(āo) 华罗庚(huà gēng) 二、填空题 6.根据意思写词语。 1.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2.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3.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4.某种少见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 7.课文朗读 走近课文 第一步 课文共有( )部分,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题目,我知道_____。 8.补全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 (1)所填词语按收获 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 ,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2)“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句歇后语,请你再写一句积累的歇后语: 9.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叫声的词。 狗( ) 狼( ) 马( ) 鸟( ) 狮( ) 龙( ) 虎( ) 猿( ) 蛙( ) 蝉( ) 鹤( ) 鸡( ) 10.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建树 敏感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花圃 蚯蚓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写句子。 (1)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缩句)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3)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进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修改病句) 四、书面表达 12.微习作。 古时候的孟子在说明道理的时候总喜欢讲一个小故事,让人通过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现在人们讲道理也习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形象。请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要求:道理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大家公认的真理;故事应经得起推敲,符合常规认知;故事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是看来的、听到的;观点要明确,故事要能说明观点;100~200字。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A C B C 1.A 2.A 3.C 4.B 5.C 6.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7.3 3 有感情 域 惯 圃 溅 蕊 魏 版 定理 定律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真理需要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得出 8. 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大小 真理 三伏天喝凉茶———正是时候 9. 吠 嚎 嘶 鸣 吼 吟 啸 啼 鸣 鸣 唳 鸣 10. 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11. 花瓣变红了。 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科学家进行了许多试验。 12.例文: 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