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8770

3.古诗三首课堂通行证(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786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三首,课堂,通行证,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古诗三首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寒食》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宋朝 B.东汉 C.元朝 D.唐朝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纤纤擢素手(素:素雅。) C.轻烟散人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3.下列各项中,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放烟火。 5.下列诗句与注释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食物寒冷,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寒食东风御柳斜。) B.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脉脉不得语) C.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 ) D.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填空题 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本课的三首古诗描绘了不同的画面:春天的京城柳絮飘飞,虽然寒食节要求禁火,但皇宫中却赐蜡烛给gōng hóu( )之家;牛郎织女被yíng yíng( )的天河相隔,只能在两岸hán qíng mò mò( )地相望;中秋节之夜,桂花树上缀满露珠,乌yā( )qī xī( )在树上,诗人站在庭院中望月思念友人。 7.解释关键词。 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 脉脉不得语。 脉脉: 日暮汉宫传蜡烛 汉宫: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 8.填一填 (1)《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无心织布、孤寂苦闷的诗句是 , 。 (2)《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类似的诗句我还知道很多,如:《 》,中的“ , ”;《 》 中的“ , ”。 9.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读诗句,写出诗句中包含的节日与习俗。 (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节日: 习俗: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节日: 习俗: (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节日: 习俗: 三、语言表达 11.课文理解与填空 1.《寒食》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 2.《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 四、诗词曲鉴赏 完成下列各小题。 12.这首诗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上元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13.该诗以写景起,前两句中照应题目“望月”的词语是(  ) A.中庭 B.地白 C.冷露 D.桂花 14.“尽”在诗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完毕 B.达到极限 C.都,全部 15.下列古诗朗读断音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16.下列不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7.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作者王建在元宵佳节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B.“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C.“落”体现出动态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 D.该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8.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