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0276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章末综合提升课件+学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420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中的,课件,提升,综合,章末
    章末综合提升 一、喷泉实验及压强差原理的应用 1.喷泉实验原理 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产生压强差的方法有: ①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 ②增大烧瓶外压强。 2.常见装置图 (1)如图甲(或乙)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 (2)如图丙锥形瓶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锥形瓶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锥形瓶内液体迅速向上流动,形成喷泉。 3.压强差原理应用 装置 应用 通过注射器增大气体压强进入Y,使气体混合反应产生倒吸 图中B瓶为安全瓶,由于B中导管较短,不会使液体进入A;另外起到对气压缓冲的作用 导管a起到平衡压强的作用,以便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装置B长颈漏斗起到缓冲作用,装置D可防倒吸 针对练1.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答案:B 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针对练2.如图:装置A、B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对装置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对装置B: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针对练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 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Ⅰ中产生“红色喷泉”,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 _____。 (2)若要烧瓶Ⅱ中产生“蓝色喷泉”,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 _____。 (3)若关闭b活塞,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__。 (4)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红蓝双色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 _____。 答案:(1)打开a、b活塞,再用热毛巾捂热烧瓶Ⅰ (2)先打开b、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 (3)烧瓶Ⅱ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4)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片刻后,再打开b活塞 二、守恒法在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中的应用 以铜与硝酸反应为例 原子守恒法 反应前所有的N只存在于HNO3中,反应后含N的物质有HNO3的还原产物(假设有NO2、NO)和Cu(NO3)2,若HNO3过量,则过量HNO3中也含N,则有n(N)=n(NO2)+n(NO)+2n[Cu(NO3)2]+n剩(HNO3) 得失电子守恒法 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是参加反应的Cu,Cu-2e-―→Cu2+;得到电子的是被还原的HNO3(假设还原产物为NO2、NO),NO+e-―→NO2、NO+3e-―→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有2n(Cu)=n(NO2)+3n(NO)。若将生成的氮的氧化物气体与一定量的氧气共同通入水中,氮的氧化物完全生成硝酸,由于开始反应物为硝酸,中间生成了氮的氧化物,但最终又变回了硝酸,所以相当于铜失去的电子最终由氧气得到,则有n(Cu)=2n(O2) 电荷守恒法 在Cu与HNO3反应后的溶液中,若HNO3不过量,阳离子只有Cu2+,阴离子只有NO(此类计算不考虑H2O电离出的极少量的H+、OH-);若HNO3过量,溶液中的阳离子有Cu2+和H+,阴离子只有NO。 则有①若HNO3不过量:n(NO)=2n(Cu2+);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