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目的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化学的价值。 2.认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实验步骤 1.电极材料的实验 (1)用导线将电流表分别与锌片、铜片相连接,使锌片与铜片接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用石墨棒代替铜片进行上述实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电极材料 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解释 锌片、铜片 __ 没有_____溶液,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 锌片、石墨棒 __ 否 否 电解质 (2)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解释 锌片_____,表面产生_____ 锌的还原性比H2 ___,溶液中的___直接得到Zn失去的电子生成___ ①锌片_____,表面产生_____ ②铜片_____ 铜的还原性比H2 ___,_____置换H2,H+在锌片表面被_____成___ ①锌片_____,表面产生_____ ②石墨棒_____ 石墨为惰性材料,不能置换出H2,H+在锌片表面被_____成___ 溶解 溶解 溶解 无色气泡 无色气泡 无色气泡 表面无明显现象 表面无明显现象 强 H+ H2 弱 不能 还原 H2 还原 H2 2.原电池实验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解释 Zn、Cu、 H2SO4 ①锌片_____ ②铜片___溶解,表面产生_____ ③电流表指针_____ 锌_____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至_____产生电流,溶液中的___在铜片表面获得_____生成___ 溶解 不 无色气泡 偏转 失去 铜片表面 H+ 电子 H2 Zn、石墨、 H2SO4 ①锌片_____ ②石墨棒表面产生_____ ③电流表指针_____ 锌_____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至_____产生电流,溶液中的___在石墨棒表面获得_____生成___ Cu、石墨、 H2SO4 铜片_____,电流表指针_____ 铜的还原性比___弱,_____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电子转移,因此不能产生电流 溶解 无色气泡 偏转 失去 石墨棒表面 H+ 电子 H2 不溶解 不偏转 H2 不能 没有 交流研讨 1.根据以上实验,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 提示:(1)工作原理: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导线流入正极,溶液中的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构成要素:①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装置条件:A.活动性不同的电极,B.电解质溶液,C.形成闭合回路。 2.指出原电池实验中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 提示:Zn:负极,Zn-2e-===Zn2+; Cu:正极,2H++2e-===H2↑; 电池总反应:Zn+2H+===Zn2++H2↑。 3.在原电池实验中,若锌片、铜片接触,插入硫酸溶液,能否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 提示:不能。 应用体验 1.某原电池装置的总反应为Cu+2FeCl3===2FeCl2+Cu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装置工作时,溶液中的Cl-向正极移动 C.正极可用Fe作电极材料 D.装置工作时每转移1 mol电子,将消耗32 g Cu √ 结合Cu+2FeCl3===2FeCl2+CuCl2,Cu失去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铁离子得到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材料可以使用惰性电极或者活泼性弱于Cu的金属电极,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据此解答。A.正极上铁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Cl-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C.正极材料可以使用惰性电极或者活泼性弱于Cu的金属电极,不可用Fe作电极材料,故C错误;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装置工作时每转移1 mol电子,将消耗 ×64 g/mol=32 g Cu,故D正确;故选D。 2.理论上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下列能设计成原电池且b极质量增加的是 选项 a极 b极 X溶液 A C F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