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2638

4.2《产生气体的变化》课件(17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1次 大小:58934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产生气体的变化,课件,17张,PPT,教案,素材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x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产生气体,并理解这种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其他物质与白醋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物质变化已有一定认识,但对于化学变化中气体产生的现象和原理理解不深。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直观感受到化学变化中气体的产生,并初步理解其原理。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理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物质,包括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探究实践: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责任感,尊重实验事实。 教学重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等实验,理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气体。 教学难点 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理解气体产生的原理。 教具准备 塑料瓶盖、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白醋、密封袋、鸡蛋壳、贝壳、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所学物质变化类型,引出本课主题———产生气体的变化。 学生活动:回忆并讨论物质变化的类型。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气体,并观察哪些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提出假设。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聚焦课堂。 (二)探索 1. 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将白砂糖、食盐、小苏打分别加入瓶盖,再分别滴入水和白醋,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质变化中气体的产生。 2. 收集产生的气体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在密封袋中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收集气体并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进一步观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白醋浸泡鸡蛋壳和贝壳,观察是否产生气体。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拓展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理解。 (三)研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以及这种气体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并分享观点。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三、课堂练习 提供练习题,如判断哪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气体,描述实验现象等。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气体,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分享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产生气体的变化 一、实验观察 1. 小苏打+白醋 → 气体产生(化学变化) 2. 白砂糖、食盐+水/白醋 → 无气体产生(物理变化) 二、气体收集 密封袋中收集小苏打+白醋产生的气体 三、进一步观察 白醋浸泡鸡蛋壳、贝壳 → 气体产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实验观察,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化学变化中气体的产生,对物质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拓展实验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此外,对于气体产生的原理和与人类的关系,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教学建议: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进行实验。同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气体产生的原理和与人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收集更多关于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资料和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