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2808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课件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87445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导入新课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2 竹里馆 王维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熟练背诵默写全诗。 2.通过分析诗歌意象,领会诗中所描述的情境,理解诗人情感。 了解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 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崇信佛教。他的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代表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创作的一首五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 里 馆 王维 huáng xiào 读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在这个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我在这里),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 参照注释,散译诗歌 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这里指吟咏、歌唱。 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1.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2.“幽篁”“深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深远、雅致、脱俗的境界。 古诗词赏析 同伴互助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说说“独坐幽篁里”一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修辞)。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说说“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体现了作者的与众不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或自在愉悦)的心境。 “独坐”、“弹琴”、“长啸”。 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做心心相印的知己来写,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总结提升 主题 这首田园小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里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宁静闲适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 板书设计 ———淡泊惬意 竹里馆 李白 李白(701—762),字 ,号 。 代伟大的 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作者简介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浪漫主义 诗仙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