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281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45603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课件网) 竹里馆 王维 新课导入 一把琴、一片竹、一轮月,这些独立的意象在一个人的笔下变成了一幅画卷,这个人就是王维。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竹里馆》,一起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特色,一同体会属于王维的独处! 叁 壹 贰 素养目标 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壹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作者简介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背景链接 《竹里馆》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贰 初读诗歌 诗歌朗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诗歌大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这里指吟咏、歌唱。 诗词大意: 我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吟咏歌唱。 诗歌大意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诗词大意: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相伴,只有明月来陪伴我。 叁 诗歌解读 诗歌解读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吟诵。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诗歌解读 诗的头两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气质?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诗歌解读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歌解读 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诗歌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在这样一个幽静的世界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诗人的精神可以彻底放松。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因此诗人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领略着隐居生活的美好。 肆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王维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宁静闲适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