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3553

【新趋势】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素养评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4662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词,版含,PDF,评价,素养,综合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8分) 启东黄冈 大试卷 古诗词诵读综合素养评价 1.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 载: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野径: 俱: 题号 三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四 五 七 总分 烘瘦挤写 处: 绝胜: 得分 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弥 、默写《泊船瓜洲》,书写要工整、美观。(5分) 怜: 小扣: 泊船瓜洲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宋] 1.诗词如歌。“ ?除非问取黄鹂”,这是寻找春天的动人之歌: ,千万和春住”,这是寄托美好憧憬的希望之歌 毁 2.《采薇》一诗中,“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以乐 二、选择题。(12分) 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用相反的景物来衬托感情。 3.诗人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描写早春春雨和春草的经典诗句,这两句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诗是: A.出没(mò) 酥油(s0) 客舍(shě) 浣溪沙(huàn) 4.“ ”这两句诗出自《江上渔者》,描写了 封 B.木屐(j) 扉页(ēi) 苏轼(shi) 清平乐(yue) 渔民们在江上艰辛劳作的情景,饱含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与同情 C.鲈鱼(Iú) 渭城(wei) 萧瑟(×iao) 卜算子(p心) 5.《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诗中“ 量 D.蕲水(q) 鲍鱼(bào) 鸣啭(zhuàn) 雨雪霏霏(ěi) ”写出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五、综合性学习。(9分)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内涵丰富,情感真挚。今天让我们走近它,近距 B.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离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 C.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1.【满腹诗书,尽情吟咏】根据提示,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完成“飞花令”。(5分) D.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王维《鸟鸣涧》 线 3.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王维《山居秋暝》· 月 ·孟浩然《宿建德江》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 B.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拟人) 李白《静夜思》 月 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D.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 月中 +张九龄《望月怀远》 4.下列作品、朝代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诗情画意,妙笔生花】看图,引用恰当的诗句写一段话,描绘图中的画面。(4分) A.《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宋—王观 B.《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C.《送元二使安西》—唐一王维 D.《春夜喜雨》—唐—李白 六年级·语文·下37 六年级·语文·下38三、跃跃非福天日未有头目若狂 曲·中秋月》是苏轼与胞弟苏辙重逢时所作,表达的是两人共 参考答案 1.欣喜若狂2.重见天日 同赏月的团圆喜乐之情,但两人不久之后又要分离,因此也饱 四、1.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或:鲁 含着聚后不久又要分离的哀伤与感慨。 第一单元综合素养评价 滨逊几乎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二)1.胖哥遇到露西亚,得知去掉贴纸的方法胖哥相信伊莱的话, 一、水饺醋粥搅拌 2.示例:广场上人山人海,挤得连根针也插不进去 不在乎贴纸,贴纸开始掉下来 二、皿47① 五、1.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①跳高摔倒③用可笑的理由解释自己摔倒的原因④他身 三、1.C2.C3.C 六、(一)1.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困难重重 上已经有很多灰点点贴纸 四、示例:1.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2.因为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自己还活着,没有挨饿受冻,并且 3.示例:露西亚因为相信自己,相信伊莱的爱,坚持做自己,所以 2.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忙于学业的大孩子,牙齿脱落的老孩子,想起 拿到了一些必需品,这都是值得宽慰的。这句话体现出鲁滨 身上什么贴纸也没有,这启示我不要过分在意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