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4218

【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19. 咕咚 第2课时(配套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44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备课,无忧,统编,一下,-19.,咕咚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9.叮咚(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咕咚》是一篇极具童趣的童话故事,以“咕咚”这一神秘声音为线索展开。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听到 “咕咚” 声后,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不明所以,也跟着纷纷逃窜,最后在野牛的引导下,大家一起去探究“咕咚”的真相,发现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多运用短句和重复的语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朗读和理解。文中配有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插图,图文相辅相成,能直观地展现故事场景和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同时,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即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要盲目跟从,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去了解真相,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材借助这个故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识字学词机会,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着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尤其对动物相关的故事兴趣浓厚。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拼音和基础识字能力,具备初步的阅读意识,但阅读理解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篇幅较长、情节稍复杂的课文,在理解文意、梳理故事脉络以及把握故事所传达的道理上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直观、有趣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充满趣味的活动参与课堂。并且,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逐步发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故事文化源远流长,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语言运用:在复述故事、交流讨论等活动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动物们盲目逃跑的原因,分析野牛行为的合理性,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咕咚》的故事充满了童趣,文中对动物们的形象描写生动活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童话世界的美好,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 2.以读促思,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语境中积累词句,体会情境对话和心理,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借助连环画的特点,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海豚戏球:复习生字。 2.书写练习:家、象。 3.说一说: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讲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 以及大象跟着跑,只有野牛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事实的真相。 第二板块 【图文对照 以读促悟】 1.看图猜意:出示连环画,学生看图猜意。 2.出示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小动物们说话的语气! 3.想一想:兔子为什么跑?朗读“咕咚”一词,体验兔子吓一跳的感觉。分析听到的“咕咚”和没看到的“咕咚”。 4.演一演: 兔子十分惊慌,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吓了一跳 拔腿就跑 一边跑一边叫 提问: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 第三板块 【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 1.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2.教师提问:小动物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呢?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思考交流:猴子为什么会和兔子喊一样的话?它以为“咕咚”是什么? 4.想一想:朗读句子,说一说“大伙”都有谁?它们是如何做的? 5.心理活动: 教师提问: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 学生扮演大象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