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则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A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B正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为萃取操作,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即诗句涉及内容是石灰石的分解反应,D正确。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Fe2O3、Na2O2 B.常用氧化剂:氯化铁、硝酸 C.电解质:二氧化碳、氯气 D.碱:纯碱、一水合氨 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碱,故A错误;氯化铁中的Fe3+和硝酸都有氧化性,故B正确;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故D错误。 3.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银器用除锈剂除锈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密封保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答案:A 解析:银器用除锈剂除锈,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古画密封保存,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木器没有发生反应,故D错误。 4.科学家以钙离子撞击锎(Cf)靶,产生了一种超重元素———(Og),其反应可表示为Cf+Ca→Og+3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f的电子数为151 B.Og的中子数为294 C.Ca和Ca互为同素异形体 D.Cf和Cf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Cf的电子数为98,故A错误;Og的中子数=294-118=176,故B错误;Ca和Ca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Cf和Cf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5.以下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SO的溶液:加入Mg2+、Cu2+、Cl-、NO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SO、Cu2+、K+、Cl- C.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NO、Na+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加入Na+、Fe2+、Cl-、NO 答案:A 解析:SO、Mg2+、Cu2+、Cl-、NO之间不反应,故A正确;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Cu2+、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H+、CO之间发生反应,在NaHSO4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的溶液呈酸性,H+、NO能氧化Fe2+生成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6.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单宁作还原剂 B.单宁作氧化剂 C.单宁被还原 D.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单宁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具有还原性,还原剂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7.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 Fe3+、Cu2+、Ag+三种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