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4530

第1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361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以物为镜,托物言志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言句意,积累理解文言句意方法。(重点) 2.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感受其不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美感。(重点) 3.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习得托物言志类文章要旨。(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文言句意,积累理解文言句意方法。(重点) 2.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感受其不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美感。(重点) 3.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习得托物言志类文章要旨。(重难点) 【情境·任务群】 请用陌生化的眼光重新打量校园:一株草的倔强,一片瓦的沧桑,一朵小花在风雨中的坚强......它们或许藏着你想倾诉的情感。请学习《短文两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选择校园一处“有故事”的物象,配一段托物言志的文案。 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 任务二:读文释意·感知短文内容 任务三:观物·打破物我隔阂 任务四:赏物·理解物志关联 任务五:言志·习得物志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用陌生化的眼光重新打量校园:一株草的倔强,一片瓦的沧桑,一朵小花在风雨中的坚强......它们或许藏着你想倾诉的情感。请学习《短文两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选择校园一处“有故事”的物象,配一段托物言志的文案。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朗读短文·感受韵律美感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lòu)室,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听读课文,然后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认识两种不同的文体,感受其不同的韵律美感。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 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陋室铭》押韵:ing;韵脚词: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