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4974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课件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30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cover
(课件网) 习作:写作品梗概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 习作内容 第一步:审题 写作品梗概,就是简要地把故事讲出来,尽量长话短说。讲述时不能掐头去尾,不能遗漏重要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都要交代清楚。 写法指导 第二步:立意 尊重原作品,做到“三不变”———中心不变、顺序不变、情节不变,“一保留”———保留主干。 第三步:思维导图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理清书籍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简要概述每个章节的内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写 作 品 梗 概 第四步:方法 1.摘录、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2.改写、概括。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还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她们推碾子。 原句 概括 从受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哪里。 毛主席收到这封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 原句 概括 牢记故事梗概四要素 1、主要人物 2、时间、地点 3、重要情节(详写) 4、最后结局(略写) 以《老人与海》为例 运用四要素梳理故事梗概 《老人与海》主要讲述的是二十世纪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已经84天没钓到鱼,但他没有灰心丧气,毅然决定再次出海。 在海上,他先是拼尽全力捕到一条巨大的鱼,然而没有想到引来了成群的鲨鱼抢夺他的战利品。但老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与鲨鱼对抗到底。 最终,筋疲力尽的老人仅仅拖回一副鱼骨头,但仍然受到岸边人的欢迎和赞赏。 1,主要人物 老渔夫圣地亚哥 2,时间、地点 二十世纪 古巴 3,重要情节 捕获大马林鱼 与鲨鱼搏斗 4,最后结局 空手而归 1、围绕作品 明确中心 作品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搏斗的人生观,老渔夫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做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在搏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渔夫刚毅的性格、不屈的精神。 作品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所表现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2 、 根据中心 选主舍次 1,布置钓竿、鱼饵,做好出海的准备 与中心关联不大 次要情节 删 2,大鱼上钩,与大鱼相持,最终捕获大鱼 突显人物形象 主要情节 留 3,回忆曾经一次的捕鱼经历 与中心关联不大 插叙 删 4,老人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鲨鱼 突显文章中心 主要情节 留 3 、提炼语言 概括描写 (1)将具体细节描写 转换为叙述性语言 (2)将环境描写省略 《老人与海》梗概 在古巴,有一个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以打渔为生。村里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儿的运气不好,就让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曼诺林就捕到三条大鱼。曼诺林每次见到老人空船而归,心里就非常难受。 这一天,桑地亚哥和往常一样一个人乘小船到海上捕鱼,结果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他几乎快要饿死了。在第八十五天,好运来了,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这鱼实在太大了,比 交代故事背景。 与故事结尾照应。 他的船还长。大鱼拖着他的小船在海上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助手,而且手抽筋又受了伤,他仍不放弃。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