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富贵不能淫 课文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并背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作品简介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 3、自学检测。 你读我读疏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 难道 安静 这 怎么 你 教导、训诲 主谓之间,无实意 去 到 告诫 谨慎 真正的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通“汝”,你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 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住 住所 准则,标准 顺从 正确的 实现 遵循 使…改变 使…惑乱、迷惑 使…屈服 以顺从为原则 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 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思扰乱,贫贱不能使他的气节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课文讲解 合作探究 分析课文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课文讲解 合作探究 内容拓展 1、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类比论证: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这是“破”,即直接反驳) 2、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 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原则) 核心、基础 (这是“立”,即间接反驳) 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