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6891

第23课《 “蛟龙”探海》课件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60018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 “蛟龙”探海,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3“蛟龙”探海 新课导入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 01 02 走近作者 03 字音字形 04 整体感知 05 课文精讲 06 课堂小结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蛟龙”探海的来龙去脉,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理解“蛟龙”探海所呈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 学习目标 许晨,出生于1955年,山东德州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走近作者 许晨,出生于1955年,山东德州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主要作品:《居者有其屋》《真情大援川》《巍巍“泰山”》等。 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第四极———中国“蛟龙 号”挑战深海》。作者是一位对海 洋有着深厚情感的作家。2012年6月 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 里亚纳海沟创下最大下潜深度7 020 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愿景。作者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创作背景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作者用了近四年时间, 不断地查阅、采访、收集、整理海洋文化的 材料。2014年的夏天,他跟随“蛟龙号”在 海上漂泊了近两个月,与“蛟龙号”研发、 深潜、后勤保障等参与者朝夕相处,收获了 大量第一手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这部作品以我国海洋科技界的“国宝”———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为书写对象,歌颂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蛟龙( ) 哪吒( ) 深邃( ) 蹒跚( ) 劈波斩浪( ) jiāo né zhā suì 字音字形 pán shān pī (jiān)晚间 间不容发 (jiàn)间隙 红白相间 间 槛 (kǎn)门槛 (jiàn)兽槛 (zhǔ)瞩目 (zhǔ)嘱托 (zuò)坐标 坐落 (zuò)星座 座钟 坐座 瞩嘱 蓦摹 募 慕 (mò)蓦然 (mó)描摹 (mù)募捐 (mù)羡慕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蓦然:突然,猛然。 浩瀚:水势盛大,没有边际。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词义理解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段): 简要介绍人类对深海的探索以及20世纪的深海探测现状。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段): 简要介绍人类对深海的探索以及20世纪的深海探测现状。 第二部分(3-7段): 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的海域、当天的天气以及成功下潜的意义。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三部分(8-15段): 介绍“蛟龙号”海试团队奔赴海试海域并成功坐底7020米的过程。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三部分(8-15段): 介绍“蛟龙号”海试团队奔赴海试海域并成功坐底7020米的过程。 第四部分(16-21段): “神舟”与“蛟龙”通话,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整体感知 1.第1段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憧憬海洋……无不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了无穷奥秘的未知世界,将人类对于深邃海底的兴趣和探求欲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文精讲 1.第1段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憧憬海洋……无不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了无穷奥秘的未知世界,将人类对于深邃海底的兴趣和探求欲发挥得淋漓尽致。 紧承首句,列举古今中外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传 说,写人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为后文 写“蛟龙”探海营造出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背景。 课文精讲 2.第3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地球仪还在缓缓旋转——— 课文精讲 2.第3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地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