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任务一 井冈翠竹 紫藤萝瀑布 袁鹰(1924—2023),原名田锺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作家。袁鹰的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以及《袁鹰散文选》等。 宗璞,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井冈翠竹”“紫藤萝瀑布”都是偏正短语,简洁地点明文章描述的对象,易于读者把握。 把握字音:迸溅 笼罩 枯槐 深坳 殷切 功勋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区分字形:瀑布 凝望 繁密 遗憾 梭镖 砍伐 摇撼 郁郁苍苍 魂飞魄散 绞尽脑汁 幽谷荒滩 把握词义: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郁郁苍苍 重重叠叠 魂飞魄散 绞尽脑汁 悬岩绝壁 幽谷荒滩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的北支。井冈山,以其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铸就了蜚声中外的“红色摇篮”。20世纪20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激励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背景资料 在1959年到1960年之间,作者来到了井冈山。那段时间正值我国经济遭受了严重困难的时期。但是,在井冈山,人民正在艰苦地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井冈山上的老赤卫队员、转业军人、基层负责人以及从城市来的知识青年,他们不怕辛苦、不怕疲惫,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开发和建设这片土地。这种艰辛创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作者。 回到北京后,袁鹰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组散文《井冈山记》,其中一篇《井冈翠竹》以井冈山上郁郁葱葱的毛竹为象征,歌颂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气节。这篇散文一经发表,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感悟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歌咏井冈翠竹的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理清思路———井冈翠竹 第一部分(第1、2段):毛竹的神采。写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与“神采”。 第二部分(第3—9段):革命的竹子。写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神勇”。 第三部分(第10—13段):奉献的竹子。写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红军战士用竹子做器具当武器同敌人战斗。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 (2)井冈翠竹坚贞不屈。 作者写了哪三类人呢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乡———视红军战士为亲人; 战士———不怕困难,忠于革命; 革命家———身先士卒,高瞻远瞩。 抓关键语句,梳理作者的行踪。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理清思路———紫藤萝瀑布 “我只是伫立凝望”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停住脚步 伫立花前 加快脚步 课文围绕着“花”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简要总结。 第一部分赏花(第1—6段)。第二部分忆花(第7—9段)。第三部分悟花(第10、11段)。 作者描写的紫藤萝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繁盛、美丽、生机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