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任务三 古代诗歌五首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说理,诗风含蓄,深沉悠远,自成一家。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在这些诗中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思想性很强。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所作的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幽州台歌》,歌行体古诗,五言和七言兼用,一般篇幅较短,字数不定,押韵灵活; 《望岳》,五言律诗; 《登飞来峰》,七言绝句; 《游山西村》,七言律诗; 《己亥杂诗》(其五),七言绝句。 明确诗体 《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这首诗约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背景资料 《望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登飞来峰》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三年后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 《游山西村》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比诈伪的官场而言,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让诗人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己亥杂诗》(其五)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北上迎接家眷。往返期间,诗人共写了七绝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结合课下注解和搜集的资料理解诗歌内容。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飞来山上千寻塔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 落红不是无情物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读出节奏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读出节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