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了解金属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物质的性质,会正确判断该性质是金属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学业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 2.根据实验目的正确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该实验活动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归纳,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金属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认识。通过合作展示、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掌握用设计实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并初步学会如何评价实验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并能根据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初判,同时培养学生对方案进行对比评价,从中选择操作性强、现象明显的方案进行操作。 学情分析 金属是学生比较熟识的一类物质,学生已经经过多次实验课和实验探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对探究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但同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仍有很大难度。 素养目标 1.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2.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金属的性质的理解。 2.如何设计实验对金属的性质及活动性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相关器 材和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或白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你知道金属都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 (2)合金相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有什么优点呢 (3)你知道金属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金属的性质。 思考、讨论 复习相关知识,加深对上一堂课的理解(置换反应、哪些是活泼金属、哪些是不活泼金属),导入新课 续表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镁、铝、铁、铜这几种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砂纸分别将镁、铝、铁、铜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 (3)用导线将电池、小灯泡连成闭合电路,分别用镁丝、铝丝、铁丝、铜丝代替一段导线,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论] (1)镁、铝、铁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而铜是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2)铜片的硬度比铝片大,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 (3)小灯泡发光,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探究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呢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 [实验结论]2Cu+O22CuO。 2.金属与酸反应 [实验步骤]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各加入5 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实验记录] 金属实验现象镁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铝反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仍为无色锌反应适中,产生气泡,溶液仍为无色铁反应缓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铜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气体能被点燃,是氢气;铜片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3.金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