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338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创新课时教学课件+学案(5份打包)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392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创新,打包,5份,学案,教学课件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探索与创新 篇目(一) 青蒿素:人类征服 疾病的一小步 第7课 一、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著名药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课文助读与拓展 二、背景链接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一、词语运用 (一)词语辨析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判正误]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像李清照那样能以词作驰名文坛的女性,实属沧海一粟,屈指可数。( ) × 沧海一粟,强调小得微不足道,结合语境分析,李清照作为女性“能以词作驰名文坛”实属不易,珍贵而稀少,用“沧海一粟”与语境不符,此处应用“凤毛麟角”。 语言建构与运用 辨异同 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 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 准运用 他开始在可能掉进珍珠的草丛里_____,好奇心驱使他去_____珍珠与草丛的内在联系,像阿基米德一样思考着。 (二)易混辨析 1.探索·摸索 摸索 探索 辨异同 二者都有“辨析考证”的意思,但二者还各有自己的意思,不能混用。“辨证”也是中医术语,表示根据症状,依据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其中的“证”多认为同“症”,也可以视为中医理论中说的“症候”。“辩证”是与哲学有关的术语,意思是合乎辩证法的,形容看问题要全面。 准运用 中医讲究_____施治,某些慢性病经过中医治疗后,效果很好。因此,任何事情都应运用_____的观点去看待。 2.辨证·辩证 辨证 辩证 二、语病辨识———成分赘余 [示例]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亲眼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 [分析]———目睹”,是“亲眼看到”的意思,已经含有“亲眼”之义。若在“目睹”之前加上“亲眼”,则附加成分赘余。 [名师点拨] 成分赘余往往表现在语意重复这个方面,即个别词语的意思与句子中某些成分的意思重复。解答此类试题时,需“四望”: (1)望见句中有“否则”“反之”,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2)望见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4)望见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即时训练] 下面句子都存在成分赘余的问题,请作具体说明。 (1)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分析:_____ _____ “又再次”词义重复,应删掉“又”或“再次”;“15%到30%”本身就是一个区间,后面不能用概数,应删掉“左右”。 (2)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分析:_____ _____ “妇孺”即妇女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