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诗歌朗诵会 内容分析: 通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运用:提升朗读能力,精准表达诗歌情感与意境。 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提升逻辑与理解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韵律与意境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重点 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朗诵活动,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美。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新理解、新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诵表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在朗诵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境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大任务吗?想要“诗歌创作大赛”的黄金入场券,必须要完成三个神秘任务。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让我们开始第一站的探秘活动吧,去看一看哪里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 活动流程:诗歌朗诵会。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朗读准备 1.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学生说一说视频中朗诵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畅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2.教师导入:今天我们也要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比一比谁是最佳朗诵家! 3.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摘抄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都摘抄了哪些“宝贝”(教师出示课件学生的作品)教师朗诵部分诗歌片段,故意用平淡和抑扬顿挫两种方式对比,让学生选择哪一种方式更能表达感情。学生举手投票选择更优版本。 4.总结技巧: 重音:强调关键词。 停顿:语速的快慢和句间停顿。 动作:手势配合诗句。 5.朗诵准备: ①学生分组,每组4-6人,自行推选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各小组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讨论朗诵形式,如配乐朗诵、分组朗诵、分角色朗诵等。小组内进行分工,如朗诵、伴奏、串讲等。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朗诵练习,互相调整朗诵的语调、语速和情感。 ②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准备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例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配乐,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等。(有条件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铃铛等,供学生在配乐朗诵时使用) 教师鼓励各小组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朗诵形式,提高朗诵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观看视频,总结视频内容,畅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比不同的语调和语速,感受朗读语气对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诵。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朗诵任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组准备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朗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节:朗读展示 1.朗读要求: 教师在各小组朗诵前,简单介绍朗诵的规则和要求,如朗诵的时间控制在 3 - 5 分钟内,要注意声音的洪亮和吐字的清晰等。 2.开始展示:各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朗诵展示。在朗诵前,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和主题,然后进行朗诵。 其他小组的学生作为观众,认真观看表演,并记录各小组的表现亮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对朗诵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情感表达是否充分、语调语速是否合适、团队合作是否默契等。 3.互动交流:朗诵结束后,观众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提出自己对朗诵的理解和建议。例如,观众学生可以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朗诵方式?你们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你们对诗歌中某个意象的理解和我们不一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