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四 古诗文阅读 一、(2024·威海中考)下列两首《秋夕湖上》,分别为诗人和人工智能所作,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判断哪一首是诗人创作的,并陈述理由。 【甲】一夜秋凉雨湿衣,西窗独坐对夕晖。湖波荡漾千山色,山鸟徘徊万籁微。 【乙】荻花风里桂花浮,恨竹生云翠欲流。谁拂半湖新镜面,飞来烟雨暮天愁。 二、(2024·兰州中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过友人隐居 戴叔伦 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 水声鸣石濑①,萝影到林轩。 地静留眠鹿,庭虚②下饮猿。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注】①石濑:水被石阻挡形成的急流,这里指石潭。②虚:空。 阅读全诗,梳理内容,完成填空。 眼前景 景象 特点 思考:诗歌中“ ”最能体现意境。 庭院外 清溪绕门而过、 、藤萝掩映着林间小屋 庭院内 林鹿栖息庭院、猿猴下树饮水 心中情 结尾以用典、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 之情。 三、(2024·常州中考)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 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重别薛华 [唐]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第一首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 ”。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试分析两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唐]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唐]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