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1.“和”是诞育万物的本原,“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和”是社会交往的准绳,“和”还是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加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搜集古代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谈谈你对“和”的理解。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示例: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逊与认错。 (2)小文看到他所在的社区邻居有的人不太谦让、恶语伤人而影响团结,于是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庭前广种虚心竹”,他用种竹希望邻居要谦虚谨慎,下联如果用栽花表达不要恶语伤人的意思,你认为下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D ) A.屋后长栽傲骨梅 B.架上蔓延凌霄花 C.胸中常怀感恩情 D.院里休栽带刺花 (3)文艺委员出板报,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弄脏了你的衣服。他惊慌失措,连连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微微一笑,幽默地说:“ 没关系的,感谢你为我的衣服增添了色彩。 。” 这句话舒缓了他紧张的情绪。 2.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弘扬“和”文化,你所在班级拟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从下面两句中选择一句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并说明理由。 ①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②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示例一:我选择第①句,理由:内容上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和平相处方能顺遂,阐述了“和”的意义;句式上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二:我选择第②句,理由:内容上强调“和”“善”“诚”的重要性,句式整齐,有韵律美。 (2)为介绍“和”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小实找到以下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项( ③ )( ⑤ ) ①贺人新婚时会说“和和美美”“琴瑟和鸣”。 ②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③蔺相如受命带和氏璧去秦国换十五座城池,他见秦王没有诚意,可和氏璧已经在秦王手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和氏璧完好回归赵国。 ④春节期间人们在发送祝福短信时,往往喜欢使用“阖家欢乐”“家和万事兴”这样的语句。 ⑤少年匡衡酷爱读书,但是因为家贫没钱买书,于是他只能通过凿开破损的墙壁借助从隔壁邻居家透过的微弱光线读书,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匡衡博览群书,下笔成章,终于成为西汉学者。 ⑥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材料二:“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的“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之妙思也。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和”字的本义是什么?汉字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本义: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汉字构造的特点:通过发音、意义和形状来构造。 (2)周末,小广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小广的父亲发脾气说母亲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地说父亲一点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 如果你是小广,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 示例:爸爸、妈妈,冷静一下,听我说说好吗?今天去看望奶奶还是看望姥姥其实都没问题,你俩就是说话方式不对,家庭要以和为贵,要和和气气的才开心,不要计较那么多啦!那让我来决定好不好呀?(意思对即可)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直接默写 1.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