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4035

22 《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678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学生,教师
    22 《礼记》二则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矜(ɡuān) 自强(qiǎnɡ) 学学半(xué) 教学相长(zhǎnɡ) B.寡(ɡuǎ) 嘉肴(yáo) 不知其旨(zhǐ) 讲信修睦(mù) C.窃(qiè) 兑命(yuè) 男有分(fēn) 谋闭而不兴(xīnɡ) D.贼(zéi) 弗食(fú) 选贤与能(yǔ) 不必藏于己(cá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弗食,不知其旨也。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故曰:教学相长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闻之于宋君 货恶其弃于地也 4.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是故/谋闭而不兴 5.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6.传统文化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 ,治事应持 ,创业酌用 ,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 ,读书当如 。”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②儒家之忠诚 ③纵横家之灵活 ④墨家之兼爱 ⑤法家之严明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⑤③② D.②③⑤①④ 7.按要求默写。 (1)《虽有嘉肴》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上。 (2)《虽有嘉肴》中,“ , , ”强调最好的道理必须要亲身体验才能知道其好处。 (3)(2024·济宁中考)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4)《早餐中国》《沸腾吧火锅》等美食纪录片中的各类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然而“ , , ”,隔着屏幕,观众只能想象那些食物有多么美味。 (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 , , ”。 (6)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8.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八年级同学正在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故事复述】如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关于“和”的故事,请你把它复述出来,字数不得超过80个。 (2)【观点阐述】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产生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请就“和而不同①”“和为贵”的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80字以内) 【注】①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一)阅读《虽有嘉肴》,完成下面小题。 9.教材变式 《虽有嘉肴》运用了 的手法,层层深入,从“ ”,引申出“ ”的道理。接着讲明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推论出“ ”的观点。 10.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11.《虽有嘉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下面小题。 12.教材变式 课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13.课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表达方式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14.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区别? (一)   【甲】《虽有嘉肴》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