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5526

7.1.1 溶解 教学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23501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1.1,溶解,教学设计,科粤版,化学,九年级
  • cover
7.1.1 溶解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生活经验、教材实验,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能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 2.科学思维:初步建立物质及其变化的相关模型,能根据物质的类别和信息提示预测其性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溶液的理解,认识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际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活动中经常用到溶液。(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用溶液的图片) 提出问题:什么是溶液?图中的各种液体是溶液吗?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溶液的形成 观察活动 目的:认识溶解现象 【实验7-1】可溶物质与难溶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高锰酸钾固体“消失”,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酒精与水混合,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泥沙在下层 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食用油浮在水面上 结论 高锰酸钾、酒精能溶于水;而泥沙、食用油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 溶液是什么?溶液的组成是什么?溶液都是液体吗?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依据【实验7-1】的实验现象及生活经验,尝试总结溶液的概念。 归纳总结 1.溶液的概念: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且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思考:怎么理解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 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浓度、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溶液都是混合物。 思考与交流 透明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溶液的颜色往往是由溶解在溶液中的离子颜色决定的。如: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是绿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思考 尝试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固体也能在水中“消失”的原因? (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Na+、Cl-)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间。氯化钠在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3.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注意:(1)m溶液=m溶质+m溶剂 (2)V溶液≠V溶质+V溶剂 讨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什么? 溶液 溶质 溶剂 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 水 酒精溶液 酒精 水 食盐溶液 食盐 水 注: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常用的一种溶剂。 思考: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除了水还有其他的溶剂吗? 常见溶剂(除水外)及其用途示例、危险性和注意事项 溶剂 用途示例 危险性 注意事项 酒精 配制碘酒、作为燃料、灭菌消毒 易燃 不可接近火源 汽油 去除油渍、作为燃料 香蕉水 配制油漆、防腐杀菌 氯仿 用于有机玻璃的溶解与黏结、作麻醉剂 有毒 不可接触眼睛 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时: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则水是溶剂,其他为溶质。 (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水是溶剂。 (4)根据名称: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 (5)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的新物质是溶质。 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CuSO4 水 稀硫酸 H2SO4 水 75%的医用酒精 C2H5OH 水 油脂溶解在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