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9502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1298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驱遣,我们,想象,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一片草地上,立着一堵老旧的石墙。石墙里面住着一家子小田鼠。 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了。小田鼠们开始忙着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阿佛。 “阿佛,你为什么不干活儿?”,小田鼠们问。 “我在干活呀,”阿佛说,“我在采集阳光。”小伙伴们忙碌时,阿佛说“我在采集颜色”“我在采集词语”。 冬天来了,小田鼠们躲进了洞穴里。慢慢地,他们采集的所有东西都吃完了,也没人再想聊天。这时,他们问阿佛:“你的那些东西呢?” 阿佛开始描述阳光的金色光芒,小田鼠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感觉到暖和了些;阿佛说起各种不同颜色的花,小田鼠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阿佛还用自己采集的词语为大家作了一首诗。小田鼠们就这样度过了冬天最冷的日子。 《驱遣我们的想象》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文艺作品的鉴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学习作者严密而朴实的文字风格 3.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 tù ) 桥堍 ( yáo) (qì) 歌谣 契合 忧惧 阻障 ( kuàng) (chàng) 旷远 静寂 怅然 意境 (lüè) (xiào) (gǒu) (nì) 飞掠 海啸 苟安 拘泥 字词 一、初读文章,了解作者观点 1.结合题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2.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驱遣我们 的想象 文字是一道桥梁 文艺是 结论: 方面:写下来 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 见所感 方面: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文字的集合体 作者 读者 举例论证1: 举例论证2: 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王维诗句 高尔基《海燕》 二、精读文章,学习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1: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举例论证2:高尔基《海燕》 阅读第8-10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理解这两句诗的。 ①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②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③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④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⑤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⑥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驱遣想象———想象文字背后的图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驱遣想象———想象文字背后的图画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阅读第11-13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理解《海燕》的。 ①要领会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扬扬地飞掠着”。②这当儿,就仿佛看见了聚集的阴云、耀眼的闪电,以及汹涌的波浪,就仿佛听见了震耳的雷声、怒号的海啸。③同时仿佛体会到,一场暴风雨后,天地将被洗刷得格外清明,那时候在那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间飞翔,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舒适愉快。④“暴风雨有什么可怕呢?迎上前去吧!教暴风雨快些来吧!让格外清明的天地快些出现吧!”这样的心情自然萌生出来了。⑤回头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⑥于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