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 2 第 12 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课标要求: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 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水陆交通的变迁》一课来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生活,属于第五单元《交 通与社会变迁》。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它既关系到世界一体化进程, 也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命脉,还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本课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古代与近代时段的交通发展,全文对交通的变化概要性的梳理,并分析交通发展的作用。本 课分为四个子目: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 与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四个部分。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和近代交通发展的历程, 理解这一过程中生产方式的进步和社会转型等因素对交通产生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交通运 输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变化。 (三)学情分析 1.本课对应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已明确高考选考历史的方向,且经过高一一 年的训练,历史学科基本的能力已经有所掌握,例如时空观念的构建、提取信息的能力、依 托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本课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2.学生通过日常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对交通运输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近代交通的发展有过一定 的了解,这将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 3.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必修教材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交通工具的动力变革和世界市场的孕 育发展,但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缺乏系统化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人工道路的铺设、运河的开凿、海上航线的建立、铁路的发展等交通工具的 改进等史实,使学生从区域性和全球化,从人工自然动力和机械动力两个视角了解古代和近 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脉络与条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二)通过史实整合与史料分析,让学生理解交通在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唯物 史观、历史解释) (三)关注我国铁路、航运的近代化,认识轮船招商局简历的里程碑意义,体会中国人自主 创新与开拓精神(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 与交通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交通与社会变迁,突出交通的改进对国家发展、城市变迁和信息传递的影 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本课的课题是水陆交通的变迁,那么同学你你们知道什么是“交通 ”吗? 交通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 交通专指运输。 (二)讲授新课: 子目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交通的产生:原始人的习惯性的足迹形成了“路” 。运输物品最初依靠人力或畜力,依 赖天然的道路和河流。 2.通过表格梳理,古代交通的代表成就。 3.通过选择题对比分析隋朝大运河图和元朝大运河河道“截弯取直 ”的原因。强调古代水陆 交通发展的共性: 以政治目的为主,古代交通的作用以加强全国统治为主。 设计意图:选必的内容必然是建立在纲要的基础之上,这部分涉及很多是对纲要上下册内容 的回顾,通过表格归纳简化对本课基础部分的处理。通过运河线路图的对比,用选择题的形 式考察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视角下去理解水陆交通线路变化的原因,有利于学生理解影响交通 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地理因素等等,理解统治者的政治意图为交通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 子目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时间轴梳理古代中外对海洋的探索和近代全球航路的建立 2.对比新航路开辟前的洲际贸易地图和新航路与其他航路的开辟图。思考新航路开辟前后, 人类交流范围有了怎样的变化?范围: 由区域性活动发展为全球性活动。 设计意图:本课涉及的时间和空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