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0631

2.3.2 气体的摩尔体积-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290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3.2,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桥梁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系统学习“物质分类及其变化”之后,从常见无机物及性质入手,既进一步补充了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关化学计算及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打下基础,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宏观质量之间的计算等知识之后,学生接触的又一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转化的知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宏观体积与微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建立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物质转化过程中物质间定量关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宏观和微观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 物理课上学习的物质三态变化、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的体积的影响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准备,本节课的概念抽象,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难度高,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如气体的体积会产生认知冲突。在能力方面,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且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实验探究、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动手操作,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概念回顾、资料阅读、模型搭建,让学生知道物质的量是架构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量的桥梁,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体积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面的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P52“思考与讨论”、表格数据分析,让学生知道不同状态物质体积的主要决定因素的差 别,并通过类比迁移认识气体摩尔体积。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方面的素养。 3.通过了解科学史实、实验验探究和微观分析,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规律,认识气体体积变化规律,理解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体积的本质,培养“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学科素养 4.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推理多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建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计算的模型,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模型认知”学科素养。 【评价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微观分析,诊断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温度和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的本质。 2.通过课堂练习,诊断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实现物质的量、粒子总数、质量、气体体积之间转化, 3.通过对1 mol CO2气体的计量方式的思考与交流,实现对化学计量方法的整体认识,进一步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落实“微观-宏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4.通过课堂测评,诊断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整体认识,以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计量方法的转化和应用的掌握。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定律,感受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想 2.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方法 1.类比归纳法 2.实验探究法 3.演绎推理法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以已学的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物质的量为起点,通过概念回顾、资料阅读、模型搭建帮助学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体积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驱动,推动教学进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体积不同,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阅读教材P52、表格数据分析→采用对比分析1mol固、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